北京市接收汶川地震转运伤员过程中的伤检与流程

被引:2
作者
郝伟 [1 ]
王天兵 [2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急诊科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伤员转运; 伤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 [创伤外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通过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需要长途转运伤员病情的了解和生命体征的检测,探讨地震期间大规模伤员转运的伤检与流程特点。方法北京市卫生局赴四川抗震救灾救护转运队第二分队共接收转运伤员197例,其中男106例,女91例;年龄6~81岁,平均37.5岁。在整个转运过程中,行2次"两查四对一评分";并在转运途中保持各医疗小组间的密切合作。结果197例伤员中,194例安全转运,3例伤员在接收时因病情不稳定送回原医院继续治疗。转运的194例伤员中,181例病情平稳,未诉不适,7例骨折伤员在搬运及车辆行进中诉患肢疼痛,2例挤压综合征伤员诉胸闷、气短,2例胸部挤压伤的伤员因路途颠簸而加重胸部疼痛,另外2例伤员诉头晕,恶心。所有不适伤员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及对症治疗。结论在地震期间大规模转运伤员时,充分的准备、严格的伤检及良好的医护配合,是完成安全转运的保证。转运途中,各医疗小组间密切合作,对伤员伤情的详细了解,必要的监护及治疗,充分的医患交流及认真详尽的后期交接是伤员成功转运的关键。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战伤时效救治原则对伤员医疗后送的要求 [J].
宋和平 ;
程洪海 ;
杨华 .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8, (03) :233-235
[2]   国际地震救援行动中的医疗力量配置分析 [J].
席梅 ;
侯建盛 ;
刘爱兵 .
灾害学, 2007, (04) :138-142
[3]   成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伤员的远程转运 [J].
李峰 ;
柴家科 ;
刘国云 ;
盛志勇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7, (04) :268-270
[4]   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J].
张庆江 .
武警医学, 2006, (10) :788-789
[5]   灾难性事故院前急救的特点与组织实施 [J].
徐维明 ;
刘志远 ;
刘卫国 ;
丁建强 ;
姜汝辉 ;
魏涛 .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 (03) :188-190
[6]   国外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实施对策 [J].
吴学杰 ;
郑静晨 ;
侯世科 ;
彭碧波 ;
李向晖 ;
樊毫军 .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 (Z2) :167-169
[7]  
突发群体伤亡事件处理思路[J]. 徐腾达,王仲.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