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16
作者
李健
董果雄
张社华
机构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山东青岛,山东青岛
关键词
镁离子; 缺氧再复氧;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人脐静脉分离内皮细胞培养传代 ,至第三代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硫酸镁组。用缺氧再复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镁离子组浓度分别为 (2、4、8、11、16mmol/L)。对照组常规培养 ,硫酸镁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镁离子预处理后缺氧再复氧。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 (NO) ,丙二醛 (MDA)及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缺氧复氧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x缺氧 ±svsx对照 ±s,P<0.01) ,MDA与ET -1含量显著上升 (x缺氧 ±svsx对照 ±s,P<0.01) ,硫酸镁组NO含量较缺氧复氧组明显升高(x硫酸镁±svsx缺氧 ±s,P<0.05) ,MDA和ET -1含量显著降低 (x硫酸镁±svsx缺氧±s,P<0.05) ,且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缺氧再复氧能造成VECs损伤 ,镁离子能保护缺氧再复氧造成的VECs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及促进自由基清除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29+192 +1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机理 [J].
任德成 .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2, (04) :235-238
[2]   NO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标志作用附视频 [J].
杨春华 ;
林水金 ;
杨映波 ;
冯素珍 .
急诊医学, 1999, (03) :160-161
[3]  
Atherosclerotic Risks from Chemicals: Part I. Toxic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therosclerosis[J] . S. R. Basavaraju,T. D. Jone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