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荒漠绿洲区草地农业发展技术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被引:19
作者
贺访印
王继和
高志海
徐延双
马全林
机构
[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关键词
民勤绿洲; 紫花苜蓿; 草地农业; 人工草地; 种草养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通过对民勤绿洲自然、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评价,引进并筛选出了适应性强、光能利用率和产草量高、营养全面、饲用价值高、适宜河西荒漠绿洲区栽培的兰热莱恩德(RangerLander)、凯恩(Kane)、新疆和田大叶3个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品种。在民勤绿洲灌溉条件下,年刈割4茬,年灌水3000m3/hm2,种植第3年分别取得18793,12953,14688kg/hm2的干草产量和3535,2474,3114kg/hm2的粗蛋白产量;光能利用率达1.77%,1.22%,1.38%。并组建草畜产业生产基地,进行了苜蓿人工草地建植、节水丰产栽培、产业化生产、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种草养畜的配套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形成了以苜蓿草粉、苜蓿干草等草产品和小尾寒羊种羊及肥羔生产为格局的草畜产业,实现了苜蓿和家畜生产2个"S"型生长曲线的高效耦合,建立了干旱荒漠区特有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指出只有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发展以苜蓿产业为主的节水型现代草地农业,才是干旱荒漠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