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作用理论与应用

被引:17
作者
何登发 [1 ]
John Suppe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Princeton University
关键词
三角剪切; 断裂作用; 褶皱作用; 断层传播褶皱; 运动学模型; 力学模型; 含油构造; 地震灾害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基底断层在沉积盖层中传播所形成的褶皱形态难以用平行膝折褶皱理论进行解释,这在于两者的流变学性质有很大差异。Erslev提出了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认为下伏断层的脆性强破裂变形为向上变宽的三角形分布式剪切所调节,三角形顶点固定于断层端点。Hardy和Ford拓展了这一理论并成功地建立数字模拟模型,Allmendinger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三角剪切的正演模型与反演方法。通过运动学模型预测结果与天然构造观察和相似模拟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力学模型对运动学模型的检验,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被证实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对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和走滑盆地的基底卷入型构造与走滑或斜向滑动构造,都可以应用三角剪切断层传播褶皱理论来分析变形样式及其分布特征。该理论可以有效地预测隐伏断层的初始破裂点、断层传播量与发育部位,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地质与地震灾害预报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THE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AND THE DEPTH OF SEISMIC FAULTING [J].
SCHOLZ, CH .
GEOLOGISCHE RUNDSCHAU, 1988, 77 (01) :319-328
[2]  
Mechanics of low-angle overthrust faulting as illustrated by Cumberland thrust block, Virginia, Kentucky and Tennessee. Rich J 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