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边投资协定实践分析与新一代双边投资协定战略定位

被引:1
作者
柯静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 实践动因; 有效性; 战略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F742 [国际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1202 ;
摘要
双边投资协定作为管理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间投资关系的主要工具,被认为是保护外国投资者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启双边投资协定实践时,对外投资规模十分有限,并无保护海外投资的强烈需求。通过对中外双边投资协定体系进行全景式分析后,本文认为,双边投资协定作为配合中国对外投资政策演变的国际法实践,早期主要用于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以吸引外资、追随规则先行者和提升"负责任大国"形象。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实践开始注重保护海外投资,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但就实践效果来看,当前中外双边投资协定滞后于中国在世界投资格局中的身份变化,在保护投资者和确保东道国公共管理权方面亟待完善。中国新一代双边投资协定应立足于中国兼具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大国的双重身份,服务于我国改革目标和现实需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中国应在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重构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8+155 +155-156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简论国际机制对国家行为的影响 [J].
江忆恩 ;
李韬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12) :21-27
[2]   中国参与国际体制的若干思考 [J].
江忆恩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 (07) :5-11
[3]  
双边投资条约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杨卫东, 2013
[4]  
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陈安, 2007
[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江泽民, 2006
[6]  
Environmental Policy Convergence: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Trans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Regulatory Competition[J] . Katharina Holzinger,Christoph Knill,Thomas Sommere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2008 (4)
[7]   International norm dynam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J].
Finnemore, M ;
Sikkink, K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98, 52 (04) :887-+
[8]  
Open Veins of Latin America:Five Centuries of Pillage of a Continent .2 Eduardo Galeano. Monthly Review Pres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