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洞穴动物群的性质和时代

被引:35
作者
黄万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动物群; 剑齿象; 大熊猫; 动物区系; 大猫熊; 洞穴动物; 动物化石; 华南;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1979.04.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关于华南洞穴动物群的研究工作,已进行了一个多世纪。起初的研究材料,多来源于中药铺;后来,在古生物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找到了一些有层位记录的洞穴,并根据洞穴化石动物群的性质提出了两个时代的两种堆积,即更新世的“黄色堆积”和全新世的“灰色堆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洞穴学的研究得到了有效发展,自1955年以来,先后在华南进行了多年的洞穴考察,取得了大量的洞穴化石,特别是巨猿的材料。根据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资料统计,我国南方的洞穴化石动物群包括一百余种。笔者按古老类型(第三纪);第四纪新出现的属、种(早更新世);过渡型属、种(中更新世);现生属、种(晚更新世一全新世)作了分类,计算出各类群占有的百分比,然后参阅洞穴出露高程、堆积物岩性等地质概况,把我国南方洞穴化石动物群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上新世,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这样的划分,或许对我国岩溶发育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4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云南西畴人类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动物群 [J].
陈德珍 ;
祁国琴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1) :33-46+87
[2]   徐州附近发现上新世和更新世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J].
罗其湘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1) :76-76
[3]   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问题 [J].
计宏祥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4) :271-277
[4]   广西柳州笔架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J].
韩德芬 ;
许春华 ;
易光远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4) :250-256+283
[5]   广西巴马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J].
张银运 ;
王令红 ;
董兴仁 ;
陈文俊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3) :148-153+201
[6]   福建永安第四纪哺乳类化石 [J].
杨启成 ;
祁国琴 ;
文本亨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3) :192-194+211
[7]   皖南铜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新地点 [J].
叶元正 ;
阎德发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3) :195-196+212
[8]   与鄂西巨猿共生的南方古猿牙齿化石 [J].
高建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2) :81-88+140
[9]   贵州桐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J].
吴茂霖 ;
王令红 ;
张银运 ;
张森水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1) :14-23+71
[10]   广东肇庆七星岩更新岩洞穴堆积及哺乳动物化石 [J].
黄玉昆 ;
王将克 ;
袁家义 ;
黄慰文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5, (01) :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