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滴(流)水的沉积及溶—侵蚀作用——以桂林盘龙洞为例

被引:28
作者
张美良 [1 ]
朱晓燕 [2 ]
林玉石 [2 ]
田明中 [1 ]
王华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洞穴滴水; 沉积; 滴(溶)蚀作用; 桂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洞穴滴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是岩溶洞穴内的低能量的渗流水,它受控于水-土-岩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桂林盘龙洞滴水一个水文年的动态监测表明,洞穴滴水对大气降水的响应较快,其所记录的滴水特性直接反映大气降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并系统地记录了滴水溶-侵蚀和沉积过程,以及与生态环境和石漠化的演化历史。常年性滴水的动态监测,揭示在夏半年(5-10月)是新碳酸盐的主要沉积时段,表现出新碳酸盐的沉积具有与雨热同季的特点。暴雨或季节性滴水基本保持了雨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滴水量大,滴速快,因而具有较强的溶-侵蚀作用,导致盘龙洞石笋Pa、Pb、P c形成后被溶-侵蚀的体积分别达339872 cm3、13 680 cm3和33 792 cm3;在冬半年,常年性滴水由于滴速和滴量较小,其溶-侵蚀性较弱;而在夏半年,由于滴水的饱和度高,沉积量大,往往将在冬半年形成细微的滴溶蚀凹坑或孔穴填平补齐。
引用
收藏
页码:326 / 3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陆相碳酸钙沉积特征及水能量分类 [J].
程星 ;
李大勇 .
中国岩溶, 2002, (02) :14-18
[2]   洞穴石笋沉积纹层的形态组合及其滴水的水动力条件 [J].
张美良 ;
林玉石 ;
覃嘉铭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466-470
[3]   桂林地区降水、洞穴滴水及现代洞穴碳酸盐氧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J].
李彬 ;
袁道先 ;
林玉石 ;
覃嘉铭 ;
张美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1) :81-87
[4]   洞穴研究与洞穴开发保护 [J].
杨汉奎 ;
田维新 ;
杨斌 .
中国岩溶, 1998, (03) :57-62
[6]  
岩溶环境学.[M].袁道光;蔡桂鸿著;.重庆出版社.1988,
[7]  
岩溶学概论.[M].任美锷;刘振中 主编.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