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探

被引:47
作者
李新正
王洪法
张宝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次级生产力; P/B值; 生物量; 丰度; 大型底栖动物; 胶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1998—1999和2000—2004年在胶州湾10个大面观测站考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利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研究计算,其中,平均栖息丰度在1998—1999年为381.7ind/m2,2000—2004年为304.6ind/m2;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干重计,1998—1999年为22.22g/m2,2000—2004年为16.30g/m2;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干重计,1998—1999年为18.65 g/(m2.a),2000—2004年为3.41g/(m2.a);P/B值在两个时间段均为1.05a-1。结果表明,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由湾口—湾北部的湾顶呈梯度升高,2000—2004年次级生产力较1998—1999年有所下降,湾顶的高分布区下降更为明显,且高分布中心向西偏移,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保持稳定。文中分析了次级生产力下降和偏移的原因。通过比较,发现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高于渤海,远高于南黄海和东海,验证了次级生产力受水深的影响,随水深加大而降低;P/B值较渤海高,较东海低,与南黄海大部分海域平均值接近,验证了P/B值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也说明了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渤海,低于东海,与南黄海其它水域近似。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李新正 ;
王洪法 ;
于海燕 ;
李宝泉 ;
王金宝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 (05) :618-622
[2]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J].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李笑红.海洋科学集刊. 2002(00)
[3]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J].
于子山 ;
张志南 ;
韩洁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67-871
[4]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 [J].
李新正 ;
于海燕 ;
王永强 ;
帅莲梅 ;
张宝琳 ;
刘瑞玉 .
生物多样性, 2001, (01) :80-84
[5]  
胶州湾底栖生物动态的研究[J]. 孙道元,张宝琳,吴耀泉.海洋科学集刊. 1996(00)
[6]  
胶州湾生态学和生物资源[M]. 科学出版社 , 刘瑞玉 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