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体细胞培养的籼稻雌性不育突变

被引:10
作者
凌定厚
马镇荣
陈梅芳
陈琬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广州,广州,广州
关键词
雌性不育;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体细胞培养; 籼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IR50成熟种子离体培养起源的R3代一株系的群体(140株)中发现1株雌性不育突变。其主要特点如下: 1.突变体的雌蕊缺乏花柱及柱头,仅由子房组成。大多数子房不具真正的胚囊,“胚囊”中充满了薄壁细胞。大约30%的颖花具有两个以上的子房。突变体完全不能结实。 2.颖花内的花药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在所观察的颖花中没有发现具有全部6枚花药的。1颖花内花药最多时仅为4枚(占全部观察的颖花的3.9%)。大多数的颖花只具有2枚花药(占33.7%)。而25.9%的颖花内完全没有花药。花药退化时雄蕊仅剩下花丝或瘦弱空瘪(不含花粉粒)的花药。但发育正常的花药内含有有功能的花粉粒,I-KI的着色率达90%以上。当以突变体的花粉给IR50及突变体的姐妹正常株“164N”授粉时,可以获得杂种。 3.突变体的颖花也不正常。其外颖过于发达而成为钩状,内颖近于退化而成为一片状物,因而颖花不能关闭,花药在抽穗后颖花开放前已裸露于颖花之外。 4.(IR50/164V)及(164N/164V)两组合的F1植株表现完全正常,种子结实率为47.8—88.5%。半不育的植株也具有发育正常的雌蕊。F1代分离出雌性不育的个体,χ2测验表明突变体雌性不育受两对独立的隐性基因控制。 讨论了本突变产生的原因,水稻雌性不育的分类以及雌性不育在固定杂种优势中所具有的潜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1+485 +4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