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生态防治措施

被引:9
作者
廖咏梅
王琼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荒漠化; 西部地区; 产生机制; 生态防治措施;
D O 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06.03.017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广阔,资源丰富,但是以土地荒漠化为代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阻碍了该区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并指出生态平衡失调是荒漠化产生的最终原因。在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荒漠化监测中的作用后,提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生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菌根及其在荒漠化土地恢复中的应用 [J].
赵文智 ;
程国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47-950
[2]   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 [J].
陈栋生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03) :84-87
[3]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J].
董光荣 ;
吴波 ;
慈龙骏 ;
周欢水 ;
卢琦 ;
罗斌 .
中国沙漠, 1999, (04) :22-36
[4]   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化草原与草原化荒漠灌木类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J].
李新荣 ;
张新时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6) :665-669
[6]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J].
李新荣 .
中国沙漠, 1997, (01) :60-64
[7]   中国的柽柳防治荒漠化 [J].
阿若拉文 ;
刘渠华 .
干旱区研究, 1997, (01) :88-88
[8]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荒漠化监测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J].
李锋 .
干旱区研究, 1997, (01)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