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与发展——主观幸福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28
作者
苗元江
机构
[1]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幸福世纪; 幸福革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幸福是人文知识的核心命题,心理学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幸福。主观幸福感研究始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机制,从哲学思辨转移到科学实证,从理论研究转移到社会应用,从学术研究转移到幸福感提升,激发当代"幸福革命"。早期重点是调查幸福感,主要是沿着人口统计维度进行实证调查,侧重比较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差异;中期重点是解释幸福感,理解幸福感形成的内部机制,主要有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两种理论框架;近期重点是测量幸福感,更加重视幸福感理论与测量的互动,建构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测量模式;现代的重点则是应用幸福感,融入社会发展体系,成为重要的社会指标,具有诊断、调整、互补、发展功能;未来的核心是提升幸福感,力图把幸福感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充满温暖的幸福体验,实现人类幸福的最大化,创造幸福的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8+160 +1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 [J].
苗元江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 (11) :103-108
[2]   主观幸福感的心理机制探析 [J].
冯骥 ;
苗元江 ;
白苏妤 .
江西社会科学, 2009, (09) :228-232
[3]   论幸福学在社会科学中的“母学”地位 [J].
陈湘舸 ;
姚月红 .
甘肃社会科学, 2009, (04) :1-5
[4]   老年社会功能与主观幸福感 [J].
李海峰 ;
陈天勇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4) :759-765
[5]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J].
威廉佩沃特 ;
著李莹 .
广西社会科学, 2009, (06) :133-136
[6]   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 [J].
苗元江 ;
朱晓红 ;
陈浩彬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2) :128-133
[7]  
真正幸福论的实践:积极心理疗法[J]. 陈虹,张婷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01)
[8]   后现代社会建构论对心理学研究目标的质疑 [J].
杨莉萍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6) :107-111
[9]   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述评 [J].
王彦 ;
王岩 .
心理科学, 2008, 31 (06) :1441-1442+1440
[10]  
幸福:从概念到意蕴——兼论朝向幸福的教育之能为与难为[J]. 龙宝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