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1—五4亚段古岩溶型储层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

被引:53
作者
侯方浩 [1 ,2 ]
方少仙 [1 ,2 ,3 ]
何江 [1 ]
杨西燕 [1 ]
傅锁堂 [4 ]
吴正 [4 ]
姚泾利 [4 ]
阎荣辉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重庆科技学院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气田; 马家沟组;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1—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区主要的产气层之一。按岩性及天然气勘探潜力每个亚段又可划分出2~4个小层,共12个小层。其中最佳产层为马五12和马五13层,其次有马五11、马五14、马五22和马五41层。储层最主要的岩石类型是含硬石膏结核或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其次为含原生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经历了140Ma以上的沉积间断,马五1—马五4地层遭受强烈的表生裸露期古岩溶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洞。埋藏成岩期的次生溶解孔隙,主要叠加在古岩溶作用形成的孔隙和含孔隙的填隙物,以及含原生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上,由此发育成三者叠合的孔隙系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的良好孔隙网络成为以表生成岩裸露期古岩溶孔隙为主的天然气储渗体。综合399口井各小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厚度、测井有效厚度、含气饱和度及已有井的无阻流量等,制定储层评价标准,然后对各小层进行了详细的储层评价,在平面上圈出了不同储层级别的区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1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风化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 [J].
李儒峰 ;
鲍志东 .
沉积学报, 1999, (03) :390-395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5亚段白云岩成因 [J].
陈志远 ;
马振芳 ;
张锦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06) :3-5
[3]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岩及岩溶相模式 [J].
郑聪斌 ;
王飞雁 ;
贾疏源 .
中国岩溶, 1997, (04) :71-81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五1-4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储层不均质性研究 [J].
马永生,李启明,关德师 .
沉积学报, 1996, (01) :22-32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4亚段成岩作用及储集性能 [J].
郑秀才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6, (01) :43-49
[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41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J].
吴智勇,郑秀才,张尚锋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5, (02) :15-20
[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风化壳储层特征 [J].
马振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06) :28-36
[8]  
层状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M]. 地质出版社 , 方少仙等著, 1999
[9]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方少仙,侯方浩主编, 1998
[10]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亦楠等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