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域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构成和发展

被引:24
作者
阴琨 [1 ,2 ]
王业耀 [1 ,2 ]
许人骥 [2 ]
金小伟 [2 ]
刘允 [2 ]
滕恩江 [2 ]
吕怡兵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监测体系; 发展; 流域;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4.05.025
中图分类号
X835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分析了国外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总结了中国生物监测的发展历程、基础、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体系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以流域为单元,以各级支流为监测区段,发展以实现流域水环境生态完整性评价为目的的综合监测体系;同时,着重介绍了重点发展内容:建立以市级站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建立包含4个板块的核心业务监测能力;开展生物监测业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对全国监测系统生物监测体系的构成和发展提出建议:在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完成构建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全国水环境生物监测网络体系、建立数据管理与评价平台及建立运行保障体系4个分目标,实现中国环境管理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到以"生态健康"为目的的转折。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欧洲生态和生物监测方法及黄河实践.[M].(英) 格里菲斯 (Griffiths;M.) ; (荷) 塔百河 (Torenbeek;R) ; (英) 博文 (Spooner;S.) ; 韩艳丽; 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2]  
欧盟水框架指令手册.[M].(英) 格里菲斯 (Griffiths;M.) ; 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  
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M].万本太等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环境污染与生态学文集.[M].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   舟山群岛夏季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J].
贾海波 ;
胡颢琰 ;
唐静亮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4) :64-68
[6]   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试点评价 [J].
田贵全 ;
宋沿东 ;
刘强 ;
宗雪梅 ;
孟祥亮 ;
曹惠明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3) :84-90
[7]   生物监测在航道疏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J].
徐晓军 .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01) :71-74
[8]   美国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及对我国生物监测的建议(续) [J].
阴琨 ;
吕怡兵 ;
滕恩江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06) :17-19
[9]   中美环境监测体制之比较 [J].
周弛 ;
马文鹏 ;
白惠莉 ;
杨瑾 ;
施敏敏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02) :63-67
[10]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J].
但德忠 .
中国测试技术, 2005, (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