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蚜在寄主茶树和非寄主植物上刺吸行为的差异(英文)

被引:4
作者
韩宝瑜
陈宗懋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
[2]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
关键词
电子学穿刺记录技术; 茶蚜口针; 茶树; 大豆; 小麦; 茶梢挥发物; 蜜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茶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EPG研究表明 ,茶蚜口针在茶树韧皮部分泌 (E1)和吸食 (E2 )时间极显著地长于、非取食波 (np)极显著地短于在非寄主———大豆和小麦上相应的时间和波形。在茶树第 1叶、芽头、第 4叶和嫩茎上 ,口针于韧皮部中分泌 (E1)和吸食 (E2 )分别占总试验时间的 30 2 %、2 2 3%、9 2 %和 8 2 %。E2阶段有蜜露的分泌 ,E2波出现与蜜露分泌有一个时滞。茶蚜偏嗜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茶树幼嫩部位。当饥饿的茶蚜被迫将口针刺入大豆或小麦韧皮部中分泌 (E1)和吸食 (E2 )时 ,用毛细管朝其触角周围微环境中释放茶梢中的芳樟醇等气味 ,对取食行为有扰乱效应。研究认为 ,刺吸前后 ,在茶蚜对寄主探测和取食过程中 ,还借助了嗅觉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43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