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及脊髓耐受缺血时限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姚俊岩 [1 ]
翁浩 [1 ]
张兰 [1 ]
王泉云 [1 ]
苑玉清 [2 ]
唐勇 [3 ]
李建水 [3 ]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 腹主动脉阻断; 模型; 缺血时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R651.2 [脊髓];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建立并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常温下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按不同阻断时间随机分为C20、C25、C30、C40和C605组,每组10只。股动脉置管至腹主动脉分出左肾动脉远端并测压,肾下阻断腹主动脉20~60min,分别于清醒即刻、再灌注6h、24h和48h评定动物神经功能;再灌注48h观察脊髓形态学变化并计数L4~L6节段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结果C20组在各时间点均未出现截瘫;再灌注48h后,C25、C30和C40组分别有30%、80%和90%出现截瘫,C60组全部截瘫,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48h后,脊髓组织出现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改变,且随阻断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C20、C25和C30组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中位数分别为12.5、10和2,C40和C60两组均为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改进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后模型的脊髓耐受缺血的时限为20min以内,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又一判定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497 / 500+542 +5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脊髓缺血损伤模型及行为学的实验研究 [J].
伍亚民 ;
王正国 ;
朱佩芳 ;
廖维宏 .
中华创伤杂志, 2000, (03)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