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针刺调整旋转法实验性家兔5-羟色胺、胃泌素的研究
被引:46
作者:
张安莉,陈日新,康明非,程立红,王婉灵,范洪力
不详
机构:
[1] 江西中医学院针骨系
来源:
关键词:
胃泌素类/针灸效应;血清素/针灸效应;胃疾病/针刺疗法;
D O I:
10.13703/j.0255-2930.1997.05.033
中图分类号:
R245-0 [一般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以家兔血清及胃窦组织中5-羟色胺、胃泌素含量为指标,用旋转的方法建立家兔胃节律紊乱的模型,观察60只家兔分组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提示,经针刺后,血清5-羟色胺、胃泌素显著下降(P<0.01),胃窦组织中5-羟色胺、胃泌素显著上升(P<0.001),表明针刺调整胃节律紊乱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5-羟色胺、胃泌素在胃窦组织中的贮存、减少在血清中的释放来实现的。"足三里"的调整效应优于"条口"穴。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2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