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统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喻学才
机构
[1]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关键词
中国建筑遗产; 保护传统; 建筑环境; 文化基因;
D O I
10.13942/j.cnki.hzjz.2008.02.015
中图分类号
TU-87 [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中国历史上见诸官方记载的国家级遗产保护活动,当始于周朝初年。其标志为《祭法》和《谥法》的问世,距今有3100多年的历史;由国家推动对历史名人的陵墓进行保护则始于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距今约2200年;而最早的关于建筑遗产保护范围划定的"国家标准"制定实施则始于495年。将名山大川的保护和历史名人的保护结合进行、重视对社会精英的文化基因和生物基因的一体化传承保护、重视建筑物和建筑环境的协同保护,为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三大传统。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定义的局限性研究 [J].
喻学才 ;
王健民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79-82
[3]   遗址论 [J].
喻学才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2) :45-49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2007
[5]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遗产的旅游开发价值探讨 .2 喻学才. 中国传统技术国际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 . 2003
[6]  
数项羽十罪 .2 .
[7]  
封孔德纶为褒圣侯诏 .2 .
[8]  
中国古代遗产保护七大特征 .2 喻学才.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