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48
作者
沈锦玉
刘问
曹铮
尹文林
沈智华
钱冬
吴颖蕾
机构
[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免疫增强剂; 非特异性免疫; 溶菌酶; SOD;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5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3种不同免疫增强剂多糖(laminarin)、灭活细菌苗、壳聚多糖(chitosan)注射(分别为A、B、C组,对照为D组)和添加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多糖为E组,灭活细菌苗为F组,壳聚多糖为G组,对照为H组),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中华绒螯蟹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注射后48h,A、B、C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185,0.234,0.233,对照组为0.094,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分别为283.2,263.5,289.8,对照组为120.15,经t检验,A、B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极显著,C组差异显著。口服免疫增强剂后第9天,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各组血清中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SOD的活力与对照相比,E组差异极显著,F、G组差异显著。注射免疫增强剂组蟹的免疫保护率达75%,而口服免疫增强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蟹的免疫保护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壳聚糖经生产性试用,能较好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中华绒螯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0%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 [J].
沈锦玉 ;
尹文林 ;
钱冬 ;
刘问 ;
曹铮 ;
沈智华 ;
吴颖蕾 ;
张念慈 .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03) :89-92
[2]   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及其组织病理学 [J].
陆宏达 ;
范丽萍 ;
薛美 .
水产学报, 1999, (01) :61-68
[3]   左旋咪唑对异育银鲫免疫促进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吴志新 ;
陈强 ;
陈昌福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78-81
[4]   壳多糖对罗氏沼虾、斑节对虾苗生长和抗菌防病作用研究 [J].
庄承纪 ;
刘劲科 ;
杨清友 ;
李强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8, (03) :29-34
[5]   免疫多糖对养殖南美白对虾作用的研究 [J].
刘恒 ;
李光友 ;
不详 .
海洋与湖沼 , 1998, (02) :113-118
[6]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一种球状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J].
姜静颖,邢殿楼,王斌,宋良国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96, (01) :51-53
[7]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J].
王雷 ;
李光友 ;
毛远兴 ;
张海岩 .
海洋与湖沼, 1994, (05) :486-492
[8]   改良的连苯三酚自氧化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方法 [J].
邓碧玉 ;
袁勤生 ;
李文杰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1, (02) :163-163
[9]  
NY 5070-2002.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