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地区1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2
作者
刘若冰 [1 ]
陈渭民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强雷暴; 天气图; 气象物理参数; 卫星云图; 多普勒天气雷达图; 江苏省南京地区;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02.047
中图分类号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强对流天气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的灾害性天气,其天气过程的产生和发展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水汽条件、大气垂直运动等。2008年5月27日12:19在江苏省南京地区发生的强雷暴天气是1次典型的强对流过程。笔者通过运用多途径分析方式去分析此次过程,使用较为全面的探测资料力求更加准确地分析判断雷暴生命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雷暴之前南京地区持续高温使该地蓄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此次雷暴的先决条件,充足的水汽供应、强烈的大气垂直运动及大气中的不稳定层结为此次雷暴天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南下的冷空气触动了不稳定能量是此次雷暴的诱发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46 / 7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对流参数在雷暴预报中的分析和应用.[A].孙明辉;.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2007,
[2]  
雷达气象学.[M].张培昌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1,
[3]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朱乾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2,
[4]  
卫星气象学.[M].陈渭民等编;.气象出版社.1989,
[5]   2004年初春武汉机场临近的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J].
黄艳芳 .
暴雨灾害, 2007, (01) :73-77
[6]   水汽羽、势能轴与强对流性降雨的关系 [J].
Roderick A.Scofield ;
Jacob Robinson ;
王峰 ;
郑新江 .
气象科技, 1993, (03)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