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

被引:31
作者
张晓忠
杨嵘均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民; 组织化水平; 乡村; 治理结构;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07.06.03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我国农村弱质性的社会基础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基本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所以,要在尊重农民权利和自由、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影响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因此,要不断扩大农村自治体的规模,逐步实现乡镇自治,实现农村社会自主治理和民主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乡镇政府“谋利性政权代理人”行为的分析 [J].
陈盛伟 ;
岳书铭 .
中国行政管理, 2006, (03) :92-94
[4]   从血缘群到公民化:共和国时代安徽农村宗族变迁研究 [J].
王朔柏 ;
陈意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1) :180-193+209
[5]   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 [J].
赵树凯 .
战略与管理, 2003, (06) :1-8
[6]   充分发挥农村非正式组织在农村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J].
康贵民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 (08) :50-51
[7]  
法团主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静著, 1998
[8]  
论法的精神[M]. 商务印书馆 , (法)孟德斯鸠著,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