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春性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与叶绿素含量和同工酶谱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魏亦勤
张改生
李树华
李国庆
刘旺清
李红霞
张双喜
龚月娟
裘敏
王平
机构
[1]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 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4]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叶绿素含量; 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2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 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北方春性普通小麦杂交 ,研究了 Ven、K型春性 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其与叶绿素含量、同工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 :Ven型和 K型杂种 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 ,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尤其以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杂种优势明显 ,其中单株穗数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相关分析表明 :单株生产力与单株穗数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71 2 2 ;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1 1 83和 0 .4941。灌浆期旗叶、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大 ,呈正相关。杂种 F1优势强的组合其种子和苗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的酶谱一般呈双亲互补型或“杂种型”酶带 ,该特征可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4+253 +25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J].
王岩 ;
刘树仁 ;
翟玉洁 ;
刁艳玲 .
华北农学报, 1997, (01) :18-22
[2]   酯酶同工酶在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J].
李树华 ;
彭军 ;
李红霞 .
宁夏农林科技, 1997, (01) :21-23
[3]   宁夏春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J].
李树华 .
宁夏农林科技, 1996, (02) :10-13
[4]   小麦植株器官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研究 [J].
沈天民 .
种子, 1991, (04) :8-11+18
[5]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应用问题研究——Ⅱ.恢复性和杂种优势问题 [J].
杨天章 ;
刘庆法 ;
柴守诚 ;
张改生 .
陕西农业科学, 1990, (03) :2-4
[6]   山羊草胞质的1B/1R小麦—黑麦型雄性不育系研究初报 [J].
张改生 ;
杨天章 .
陕西农业科学, 1987, (05) :1-4+6+49
[7]   同工酶与玉米杂种优势研究——Ⅰ.营养生长期杂种与其亲本的比较 [J].
李继耕 ;
杨太兴 ;
曾孟潜 .
遗传, 1979, (03) :8-11+49
[8]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庄巧生;杜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9]  
水稻育种技术基础研究论文集.[M].熊振民;梁承邺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10]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胡能书;万贤国 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