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模糊/局限性与制度修辞

被引:24
作者
谢晖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 模糊性; 局限性; 时空开放性; 制度修辞;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作为人类交往行为的规范体系,在秉有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具有模糊性和局限性。法律的模糊/局限性因多种原因导致。法律的模糊/局限性,取决于其诗性、修辞性和可接受性,但同时又帮助法律克服模糊/局限性,并在修辞预设的前提下,实现法律的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因为在本质上,人类生活在一个时空无限敞开的世界,法律必须能动于这种时空开放性。修辞就是人类应对交往行为无限敞开的方式,也是应对法律之逻辑理性有限的工具。法律的模糊性需要明确性修辞,法律的局限性需要包容性修辞。修辞既使法律开放,也预设法律的界限,因此它在开放时空中助益于法律的完善。同理,制度修辞既是法律开放的技术,也是法律臻于完善的条件。制度修辞的设定,有如哲学家所谓上帝悬设,为法律的不断认知和完善创造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民法典:从过去走向未来.[N].殷泓;.光明日报.2016,
[2]  
事实、规范与裁判.[M].杨勇;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3]  
可接受性.[M].孙光宁;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  
法体系的规范性根基.[M].钱锦宇;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5]  
正义的沉默.[M].(美) 康斯特布尔 (Constable;M.)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不确定状态下的裁判.[M].(美) 沃缪勒 (Vermeule;A.)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法律哲学.[M].谢晖;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8]  
论授权规则.[M].喻中;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9]  
法律的道德性.[M].(美) 富勒; 著.商务印书馆.2008,
[10]  
“应当”一词的法哲学研究.[M].周赟;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