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

被引:49
作者
庞立生
王艳华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 物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存在论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人在精神层面上创造、表征、确证并享受自身存在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精神家园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栖息之地和人的存在的精神容器。物化,成为现时代人类精神生活所遭遇的现代性处境。当代中国精神家园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思想内核,实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其物化困境的扬弃,超越传统有神论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的二元对立,推动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化,凝练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融共通的核心价值理念。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 [J].
邹诗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5) :54-63+206
[2]  
被围困的社会.[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郇建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4]  
时代的精神状况.[M].(德)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著;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  
历史与阶级意识.[M].(匈)卢卡奇(Lukacs;Georgy)著;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