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被引:6
作者
普宗朝 [1 ]
张山清 [1 ]
宾建华 [1 ]
窦新英 [1 ]
李景林 [2 ]
机构
[1] 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2] 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
关键词
冬季; 热量资源; 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时空变化; 突变点; 乌鲁木齐; 昌吉州;
D O I
10.13866/j.azr.2012.02.024
中图分类号
P434.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乌-昌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Mann-Kendall法对入冬期、开春期、冬季持续日数、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检测分析,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100 m×100 m格点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①乌-昌地区入冬期由山区向平原推迟,开春期自平原向山区推迟,受其影响,冬季持续日数为"平原少,山区多;西部少,东部多"的分布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负积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条件,从平原至中山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多,在海拔2 100 m左右达最多后,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上升,热量条件又逐渐减少。②近49 a,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呈较显著的增多趋势,并且入冬期于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推迟,冬季持续日数于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缩短,冬季负积温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73年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突变前后各热量要素增加量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城市密集区多于周边地区的分布格局。冬季热量资源增加,对乌-昌地区农牧业生产既有利,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趋利避害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城市化对温度的影响及热岛效应分析 [J].
李景林 ;
郑玉萍 ;
李悦 ;
李霞 ;
张山清 ;
陈洁 ;
许嘉钰 ;
陈义珍 .
高原气象, 2010, (06) :1609-1618
[2]   近48年新疆乌-昌地区气候变化 [J].
普宗朝 ;
张山清 ;
李景林 ;
王胜兰 ;
张建伟 ;
阿帕尔 .
干旱区研究, 2010, 27 (03) :422-432
[3]   陇东塬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分析 [J].
吴志岐 .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4) :607-611
[4]   乌鲁木齐地区气温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J].
王珊珊 ;
艾里西尔库尔班 ;
郭宇宏 ;
段含明 .
干旱区研究, 2009, 26 (03) :433-440
[5]   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J].
王宗明 ;
宋开山 ;
张柏 ;
刘殿伟 ;
李方 ;
徐京萍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1) :351-357
[6]   基于GIS新疆地区干湿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J].
彭代亮 ;
邓睿 ;
黄敬峰 ;
蔡承侠 .
科技通报, 2007, (05) :635-640+645
[7]   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 [J].
高桂芹 ;
齐作辉 .
气象科技, 2007, (03) :404-406
[8]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复杂地形下的黑龙江平均气温空间插值 [J].
谢云峰 ;
张树文 .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02) :205-211
[9]   中国温室气候区划及评述 [J].
张亚红 ;
陈青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197-202
[10]   山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J].
李军 ;
黄敬峰 ;
王秀珍 .
科技通报, 2006, (01)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