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15~19世纪中国与欧洲制盐技术的发展
被引:1
作者:
徐宝政,王连第,杨金湖
机构:
[1] 化学工业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国际盐史学会
来源:
关键词:
中国古代深井,欧洲枝条架,古代熬盐,日晒制盐,盐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3-1 [];
学科分类号:
0822 ;
摘要:
15~19世纪中国与欧洲均以柴草和煤炭为燃料,经提升、运输等程序把海水、地下卤水运至熬盐场进行熬盐。欧洲使用木管输卤,用方型铁锅或铅锅熬制,而中国则用竹管输卤,以圆型铁锅和竹盘熬制,同时中国还采用天然气为熬盐燃料。把海水分段(池)日晒蒸发制卤、结晶制盐的工艺,欧洲始于中世纪末,中国则形成于唐(盐池卤水),完善于明,并逐渐向沿海扩展。中国于1835年凿成世界上第一口深逾千米的盐井;欧洲于16世纪末,在地下120m深处用水平巷道开采盐矿。中世纪末,欧洲用采矿法和水溶法开采地下盐,1792年从50m深的井下用蒸气机代替马匹汲取卤水。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