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时代(距今6-4千年)中国的气候

被引:11
作者
王绍武 [1 ,2 ]
闻新宇 [1 ]
黄建斌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和全球变化研究所
关键词
五帝时代;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大禹治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历史学研究表明,古代文献如《史记》记载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可能应该视为一个时代,而不局限于五个人。获得较多支持的观点是:这个时代约在6-4kaBP,而且也不限于华夏集团,至少还包括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等。因此,从地望上讲,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还包括东部沿海及长江中游。考古学研究表明,6-4kaBP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期可称为铜石并用时代。从考古文化来看,中原地区为仰韶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东部地区为大汶口文化及(山东)龙山文化。其中在3500BC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交界,以及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的交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6-4kaBP是一个由湿润气候向干旱气候转变的过渡时期。特别6.0-5.6kaBP有湿润气候的证据。4kaBP前后则明显进入晚全新世的干旱期,在此期间还包括5.5kaBP和4.2-4.0kaBP两次气候突变。现代气候资料及模拟研究表明,由早、中全新世的湿润气候向晚全新世的干旱气候转变的主要原因为岁差变化。但是,5.5kaBP及4.2-4.0kaBP的两次冷干气候突变,则可能与热盐环流的突然减弱有关,而热盐环流减弱可能是太阳活动减弱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两种模态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闻新宇 ;
杨保 ;
任国玉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6) :1086-1094
[2]   4~2ka BP中国干旱的证据和模拟研究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闻新宇 ;
朱锦红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28-2433
[3]   全新世中期的旱涝变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进程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0) :1238-1244
[4]   夏朝立国前后的气候突变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J].
王绍武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1) :22-25
[5]   我国北方4 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 [J].
夏正楷 ;
杨晓燕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67-674
[6]  
Evidence of a humid mid- Holocen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J]. AN Chengbang1, FENG Zhaodong1 & TANG Lingyu2 1. National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2.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eon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An Chengbang (e-mail: cban@ lzu.edu.c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22)
[7]   从大禹治水看夏人起源 [J].
黄正术 .
青海社会科学, 2003, (05) :80-82
[8]   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史的曙光 [J].
李亚光 .
史学集刊, 2003, (03) :84-88
[9]   4000a前中国洪水与文化的探讨 [J].
崔建新 ;
周尚哲 .
兰州大学学报, 2003, (03) :94-97
[10]   一万年以来西安地区古土壤特征与气候波动变化研究 [J].
庞奖励 ;
黄春长 .
高原气象, 2003, (01)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