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生消机制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金兰 [1 ]
寿绍文 [1 ]
刘泽军 [2 ]
王新红 [1 ]
田春娜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2] 广西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
[3] 新乡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雾; 数值模拟; 生消机制;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8.01.002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及NCEP资料和高空地面资料,模拟分析了2006年1月28日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结果发现:这次雾体最强的时段在日出后1~2 h内,相对湿度下降的拐点滞后于气温回升的拐点2 h左右;先出现贴地逆温再出现大雾,逆温最强的时段也是雾体最强的时段,逆温层顶始终覆盖在雾体上方;近地面的微风和风向的转变,有利于雾体的形成和向上发展,风向转变的时间也是雾体形成的时间;增温、减湿和逆温层的破坏是大雾消散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河南省一次区域暴雪和雾凇天气分析
    鲁坦
    乔春贵
    谷秀杰
    巍璐
    朱玉周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 (S1) : 86 - 89
  • [2] 2004-11-28~12-04华北等地大雾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贺哲
    王蕊
    梁钰
    [J]. 河南气象, 2006, (02) : 21 - 23
  • [3] 多尺度非静力通用模式框架的设计策略
    陈德辉
    杨学胜
    张红亮
    胡江林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04) : 452 - 461
  • [4] 气溶胶粒子对城市雾影响的模拟研究
    石春娥
    姚克亚
    马力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4) : 485 - 492
  • [5]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分析
    宋润田
    金永利
    [J]. 气象科技, 2001, (03) : 36 - 39+50
  • [6] 沪宁地区辐射雾的微物理结构及其演变
    黄建平
    梅清银
    靳永才
    李子华
    [J]. 气象, 1998, (05) : 4 - 9
  • [7] 重庆市冬季雾的物理化学特性
    李子华,彭中贵
    [J]. 气象学报, 1994, (04) : 477 -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