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

被引:12
作者
毕华,谭克仁,吴堑虹,张琴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关键词
造山─造盆作用,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基本地质特征,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庐山─鄱阳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 [外力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往许多学者习惯于将造山作用与造盆作用分开来研究,且认为赣北庐山—鄱阳湖仅在第四纪形成。笔者通过对庐山及其东部鄱阳湖地区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及其基本地质特征的分析,将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论述了其造山-造盆作用的特征,即先天条件、临产条件和后天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划分为前震旦纪基础阶段、震旦纪—早三叠世休眠阶段、晚二叠世—早第三纪雏形阶段及晚第三纪—第四纪形成阶段等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造山—造盆作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赣北彭山中更新统“蠕虫”状结构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毕华,余成就,朱元松 .
江西地质, 1994, (02) :130-134
[2]   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4, (01) :1-23
[3]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初步研究 [J].
项新葵,许建华,马长信 .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4, (01) :11-17
[4]   星子群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项新葵 ;
许建华 ;
徐寇龙 .
矿产与地质, 1993, (06) :401-407
[5]   江南地穹系大地构造若干特征及其归属研究——以赣北皖南为例 [J].
汪灵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2, (03) :301-309
[6]   赣北源构造的表现 [J].
毕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2, (01) :104-105
[7]   彭山矿田锡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J].
毕华 .
矿产与地质, 1992, (01) :43-49
[8]  
赣东北前震旦纪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马长信等著, 1992
[9]  
庐山第四纪冰期与环境[M]. 地震出版社 , 何培元等著, 1992
[10]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施雅风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