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裂谷系的地质特征及演化

被引:7
作者
张宝政
李双林
机构
[1]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
关键词
裂谷系; 坳拉谷; 地幔上隆; 俯冲碰撞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鲁西地块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北西向乃至北西西向拗陷带。从火山活动、沉积相和地质构造特征方面分析,具有明显的中、新生代裂谷性质。自北向南主要由泰安—莱芜、新泰—蒙阴和泗水—平邑裂谷组成,中间隔以新南山—孟良崮和蒙山隆起带,统称鲁西裂谷系。它是继承前晚侏罗世的古老扭性或压扭性断裂带而持续活动的。主要裂谷活动阶段有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初生裂谷阶段和早第三纪的再生裂谷阶段,间夹以晚白垩世和晚第三纪—第四纪的扭性或压扭性为主的构造作用阶段。产生裂谷的力源主要是地幔上隆效应以及由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板块的府冲、碰撞作用导致的区域应力场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2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古裂谷沉积作用 [J].
何起祥 ;
王东坡 ;
刘招君 ;
胡振国 ;
刘万洙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5, (03) :39-48
[2]   郯庐断裂中段古裂谷的基本特征 [J].
许志琴 ;
张巧大 ;
赵民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2, (00) :17-44
[3]   佳木斯—伊通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J].
张宝政 ;
刘玉海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1) :29-39+114
[4]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太平洋板块运动附视频 [J].
环文林 ;
时振梁 ;
鄢家全 .
地质科学, 1982, (02) :179-190
[5]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its margin..Wilde T W C etc;.Tectonophysics.1977,
[6]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M].刘宝;曾允孚主编;.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