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颜色革命”

被引:12
作者
曾向红 [1 ]
杨恕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
[2] 兰州大学
关键词
中亚; “颜色革命”; 社会运动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7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社会运动学的角度考察了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发生“颜色革命”的结构性因素,将其纳入社会运动的分析范畴,视其为反权威主义政权的社会运动。在分析中,区分了导致“颜色革命”出现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面上,采用的是结构分析方法,考察了这几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在微观层次上,使用了政治过程理论中政治机遇结构模式,提炼出构成“颜色革命”政治机遇结构的四个因素社会运动组织和团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这些国家传统的政治生态、社会运动者的动员策略和政府对“颜色革命”的反应以及外界势力的介入。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5+96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吉尔吉斯斯坦事件:尘埃尚未落定 [J].
赵常庆 .
当代世界, 2005, (05) :15-16
[3]   乌克兰政党制度的变迁 [J].
强晓云 .
国外理论动态, 2005, (03) :25-28
[4]   转型国家仍需权威主义政治 [J].
王中文 .
绥化学院学报, 2005, (01) :64-66
[5]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 [J].
赵鼎新 .
社会学研究, 2005, (01) :168-209+248
[6]   中亚五国左翼政党评析 [J].
夏德才 .
今日东欧中亚, 1998, (01) :47-51
[7]   吉尔吉斯斯坦的权力架构与政治局势 [J].
于洪君 .
和平与发展, 1995, (02) :42-45
[8]  
杨恕著.转型的中亚和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美)艾尔东·莫里斯(AldonD.Morris),(美)卡洛尔·麦克拉吉·缪勒(CarolMcClurgMueller)主编,刘能译.社会运动理论的前沿领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