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媒介的公共话语空间及其制度培育路径

被引:6
作者
张玉
张志华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众话语空间; 公共话语空间; 话语修辞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C912.63 [社会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分析我国网络话语空间的信息来源、修辞基调和语义指向,发现当代中国的网络话语空间仍然停留在"大众话语空间"的表达层面,缺乏"公共话语空间"的理性表述,这一态势阻碍着公共政策决策的民主化进程。由政府以"公共理性"引领和创设一种关注现实并解决矛盾的网络制度环境,可以克服传统话语空间中的"独白式操纵"或"情感宣泄与无政府杂音",是公共话语空间制度生成的必要路径,有助于决策者对政策问题作出界定。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 [J].
郁建兴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 (01) :86-93
[2]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J].
王绍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86-99+207
[3]  
网络星河.[M].(美) 卡斯特;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  
民主与陀螺.[M].俞可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政策过程理论.[M].(美)保罗·A.萨巴蒂尔(PaulA.Sabatier)编;彭宗超;钟开斌等译;.三联书店.2004,
[6]  
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杜骏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  
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美)约翰·W.金登(JohnW.Kingdon)著;丁煌;方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美)威廉·N.邓恩(WilliamN.Dunn)著;谢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  
政治自由主义.[M].(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
[10]  
人的条件.[M].(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著;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