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日本、德国三国装备制造业回流及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王福君
机构
[1] 鞍山师范学院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外流; 回流; 再工业化;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2.63.007
中图分类号
F426.4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日本、德国三国装备制造业在向海外转移中逐渐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三国比较优势不同,美国采取"研发与生产→出口→进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式演进,日本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燕行形态理论模式演进,而德国通过共生的产业族群模式来发展装备制造业。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外流,使国内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国内金融危机造成的大量失业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等海外装备制造业开始向本土回流,并取得实质进展。在装备制造业回流重振过程中,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将装备制造业重振重点放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希望以"再工业化"提振装备制造业出口,创造就业,但却受限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影响;日本为了夺回以往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提出了各项应对"产业空心化"举措,但频繁的政府更迭掣肘了相关政策的落实;德国则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成为其当前独秀于欧洲的制胜法宝,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其产生较大冲击。上述美国、日本、德国等三国装备制造业外流和回流的经验,无疑为中国这样的装备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再工业化之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启示 [J].
赵刚 .
中国科技财富, 2011, (17) :20-22
[2]   海外装备制造强国支持政策与发展趋势 [J].
丛强 ;
朱景萍 ;
刘炳义 ;
吴纯忠 ;
李宝功 .
石油科技论坛, 2010, 29 (03) :55-61+77
[3]   中德装备制造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其启示 [J].
顾颖 ;
房路生 .
经济管理, 2005, (18) :82-86
[4]   美、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J].
秦社华 ;
唐彦芳 .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4) :32-35
[5]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发展与比较 [J].
朱行巧 .
国外社会科学, 1999, (03) :3-5
[6]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化研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伍华佳,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