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两化融合”理论述评及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被引:14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生产组织方式;
竞争优势;
资源约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两化融合对中国工业环境治理绩效的贡献——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经验证据[J]. 产业经济研究, 2014, (01) : 40 - 5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金培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两化融合背景下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J]. 未来与发展, 2013, 36 (11) : 69 - 73刘吉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庞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综合评价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8 (04) : 39 - 4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面向两化融合的自适应制造模式[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 19 (03) : 588 - 595马汉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罗建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 [5] “两化融合”与企业效益关系研究——基于所有制视角的门限回归分析[J]. 财经研究, 2013, 39 (01) : 103 - 11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晓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南大学商学院
- [7] 能源价格、技术变化和信息化投资对部门能源强度的影响[J]. 世界经济, 2012, 35 (05) : 22 - 4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郑海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孙琳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任若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8]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 4 - 16+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先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乌家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9] 两化融合中我国制造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2) : 75 - 82王亚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10] 信息化与工业化微观层面融合的价值计量分析[J]. 学习与探索, 2009, (04) : 174 - 17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辛立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