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五通群擂鼓台组上部大孢子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12
作者
陈永祥
欧阳舒
机构
[1] 江苏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地层; 擂鼓台; 层位; 五通群; 植物化石; 图版; 江苏句容;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5.03.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文研究的材料系采自江苏南部句容县城南约15公里的包家村1号钻孔(以下简称包1井)。终孔深度1660.61米,井深至1587米钻穿下石炭统金陵组,进入上泥盆统五通群擂鼓台组(揭露擂鼓台组厚约73.61米,见插图1)。该井所钻遇的地层在层序、岩性和厚度变化等方面都可以与南京附近龙潭等地的露头剖面进行对比,各组上下界线清楚,高骊山组和擂鼓台组之间的金陵灰岩可作良好的标志层。钻孔位置距五通群擂鼓台组标准地点约41公里。我们选择了擂鼓台组岩芯样品10块(下部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4+351 +351-3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再论长江下游五通系的地质时代并讨论泥盆纪星鳞鱼(Asterolepis)在中国的初次发现及其意义 [J].
潘江 .
地质学报, 1957, (04) :455-473+555
[2]   乌桐系底部地层的时代问题 [J].
斯行健 .
古生物学报, 1954, (03) :307-312+359
[3]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