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被引:27
作者:
刘惠
[1
]
赵平
[1
]
孙谷畴
[1
]
林永标
[1
]
饶兴权
[1
]
王跃思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冬闲稻田;
CO2、CH4和N2O排放;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010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收获后冬闲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越冬稻田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残茬稻田和裸田的CO2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6:00左右.日间CH4排放为净值,夜间表现为弱吸收.残茬稻田和裸田N2O夜间排放分别为日间平均的1.79和1.58倍.残茬稻田的昼夜CO2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裸田(P<0.05).在测定期间,残茬稻田CO2排放随温度升高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CO2排放与土温、地表温度和气温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收获后稻田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在11月10日至翌年1月18日测定期间,残茬稻田的CO2和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0.69±21.21)mg.m-2.h-1和(-0.04±0.01)mg.m-2.h-1,CO2排放通量较裸田高13.06%,CH4吸收增高50%.残茬稻田的N2O排放通量为(21.26±19.31)μg.m-2.h-1,较裸田低60.75%.由此说明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是大气CO2和N2O的源,CH4的汇.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