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6
作者
袁志华
冯增昭
吴胜和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大学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01.006
中图分类号
P531,P531 [];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大冶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六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部碳酸盐盆地、北部碳酸盐斜坡、浅水碳酸盐台地、南部碳酸盐斜坡、南部碳酸盐盆地、东南部碎屑滨海。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不断变浅,至末期,海域普遍抬升而变为碳酸盐台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华北地台东部晋冀鲁京津地区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沉积学报, 1986, (04) :28-40
[2]   陕甘宁晋及内蒙古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新探 [J].
冯增昭 ;
张吉森 ;
费安琦 ;
刘平均 .
地质论评, 1983, (01) :17-24
[3]   碳酸盐岩分类 [J].
冯增昭 .
石油学报, 1982, (01) :11-18+96
[4]   华北下奥陶统岩相古地理新探 [J].
冯增昭 .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1977, (03) :57-79
[5]  
长江三峡地区生物地层学.[M].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主编;雷奕振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7,
[6]  
中国海陆变迁、海域沉积相与油气.[M].关士聪著;.科学出版社.1984,
[7]  
中国各纪地层界线研究.[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