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东部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分异成因模式

被引:11
作者
谭秀成 [1 ]
李凌 [2 ]
曹剑 [3 ]
王振宇 [2 ]
马青 [2 ]
孙崇浩 [2 ]
周成刚 [4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系
[2]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4]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关键词
成岩分异; 储层分异; 储层成因模式; 下第三系; 库车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库车坳陷东部下第三系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细粒碎屑岩,而不是粗粒碎屑岩中.从构造沉积作用分析入手,结合该区的古气候特征,通过对两种碎屑岩沉积和成岩演化过程的深入分析,认为粗粒与细粒碎屑岩经历了同沉积、浅埋藏区域地下水、中深埋藏压实、构造破裂与埋藏溶蚀、构造挤压与超压形成等多阶段的叠合改造,不同阶段对碎屑岩储层特征影响不一,从而使得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出现较大分异.成岩与储层分异的结果形成了现今的油气储层,主要发育于细粒的粉砂岩储层中,据此建立了储层发育演化的成因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与塔西南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油气勘探 [J].
孙龙德 .
古地理学报, 2004, (02) :252-260
[2]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刘景彦 ;
林畅松 ;
李喜臣 ;
刘丽军 ;
张韬 .
地球学报, 2003, (05) :429-434
[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储层特征研究 [J].
旷红伟 ;
高振中 ;
翟永红 ;
彭德堂 ;
刘学峰 .
石油学报, 2003, (01) :25-30
[4]   库车坳陷第三系构造层序的构成特征及其对前陆构造作用的响应 [J].
林畅松 ;
刘景彦 ;
张燕梅 ;
肖建新 ;
陈建强 ;
纪云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177-183
[5]   湖平面频繁变化环境下的扇三角洲沉积——以黄骅坳陷枣园油田孔一段沉积为例附视频 [J].
石占中 ;
纪友亮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24-27+4
[6]   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坳陷型氧化宽浅盐湖沉积特征及模式 [J].
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罗佳强,王力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2) :31-35
[7]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扇三角洲沉积与储集层研究 [J].
顾家裕,何斌 .
沉积学报, 1994, (02) :54-62
[8]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与三角洲体系的分类 [J].
薛良清 ;
W.E.Galloway .
地质学报, 1991, (02) :141-153
[9]  
贾承造主编.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