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化——优化我国火电结构应从这里起步

被引:3
作者
宋之平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部北京
关键词
火电结构; 超临界; 超超临界;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611 [火力发电、热力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文章认为优化火电结构应放在超临界化上 ,使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在我国火电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比例。而且这些机组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环保性能等应不逊于同类机组的国际水平。论述了超临界技术在优化火电结构的特殊作用 ,指出超临界化已被证明是改造和优化火电结构的一种成功的道路 ,阐明了我国实施这一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41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超临界和超级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新材料 [J].
赵中平 .
机械工程材料, 2000, (06) :1-4+31
[2]   高效超临界压力燃煤发电与低费用烟气净化技术 [J].
叶大均 ;
李宇红 ;
徐旭常 .
中国电力, 2000, (03) :4-9
[3]   对我国发展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的一些看法 [J].
郑泽民,危师让,杨寿敏 .
热力发电, 1995, (05) :23-30+62
[4]   从日本发展超临界机组的经验再论我国发展超临界机组问题 [J].
陈尚文 .
热力发电, 1991, (01) :1-6
[5]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二版编辑委员会[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