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菌苗研究概况

被引:3
作者
吴彤
刘金胜
缪玲
机构
[1] 贵州农学院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防制; 亚单位; 多杀性巴氏德氏菌; 巴氏杆菌属; 菌苗; 疫苗; 禽霍乱; 动物细菌病;
D O I
10.16656/j.issn.1673-4696.1985.02.01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禽霍乱的记述最早见于1782年法国的Chabert所作的报道,其后Mailet(1836)对该病进行了研究,并首先采用禽霍乱(FowI Cholera)这一名称,Rivolta(1877)以及Peroncia和Semmer(1878)通过显微镜在鸡血中发现了两极着色的小杆菌,从而确定了该病的病原。最早用禽巴氏杆菌研制成菌苗的首推Pasteur(1881),在人工培养基上静置培养数月的方法致弱禽巴氏杆菌,获得了两种毒力不同的弱毒苗,用此培养物接种鸡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稳定,未能推广。以后,各国兽医科学工作者对该病的菌苗研制、免疫机制的探讨上做了大量工作,有关报道文献众多,自从Pasteur首创弱毒菌苗至今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