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低碳经济合作的制度陷阱与中国的对策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学慧 [1 ]
李程宇 [2 ]
谷继建 [3 ]
机构
[1]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3] 重庆文理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国际合作; 制度陷阱;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3.02.005
中图分类号
F114.4 [国际经济合作];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201 ; 020105 ;
摘要
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由于气候变化而促成全球一致行动以构建国际低碳经济合作体系的尝试,肯定了制度因素对缓解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但也指出这种趋同化的倾向有可能会落入制度陷阱。面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以及西方国家所规划的国际低碳体系倡议,中国如何根据本国的现实情况,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体系的规则制定,增加自身的话语权,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的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Exclusive Resource.[J]..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70, 1
[2]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M].(美)保罗·R.伯特尼;(美)罗伯特·N.史蒂文斯主编;穆贤清;方志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卢现祥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   刍议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 [J].
杨娟 ;
王德伦 .
经济问题, 2012, (04) :36-39
[5]   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129-143
[6]   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经济研究, 2010, 45 (01) :15-26
[7]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 [J].
蔡昉 ;
都阳 ;
王美艳 .
经济研究, 2008, (06) :4-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