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接力增长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分析

被引:7
作者
覃成林 [1 ]
张伟丽 [2 ]
贾善铭 [1 ]
熊雪如 [3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深圳市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区域接力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持续性; 中国;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17.04.001
中图分类号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   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分析——基于PSR模型的实证研究 [J].
任星 ;
郭依 .
河南社会科学, 2016, 24 (08) :51-59+123
[3]   要素禀赋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统计分析——基于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J].
马立平 ;
张鹏 ;
胡佩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4) :94-102
[4]   鉴往知来:推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结构演变 [J].
张军 ;
徐力恒 ;
刘芳 .
世界经济, 2016, 39 (01) :52-74
[5]   “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命题:争论与反思 [J].
段龙龙 ;
叶子荣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 (04) :65-74
[6]   技术溢出、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 [J].
卫颖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04) :58-63
[8]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双重特征 [J].
张新卉 .
河南社会科学, 2015, 23 (02) :6-10
[9]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 [J].
张德荣 .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