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水生系统中痕量金属组分场态特征

被引:2
作者
叶思源 [1 ]
周永青 [1 ]
丁喜桂 [2 ]
机构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山东科技大学
关键词
痕量金属组分; 底层水; 孔隙水; 沉积物; 杂色蛤; 水生系统; 青岛胶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5 [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笔者利用宏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金属组分的化学总量、环境因子等测试资料,深入讨论了胶州湾不同介质痕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及各介质痕量金属组分在平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胶州湾水生系统对陆源物质输入的响应。整个水生系统从垂向上看,表层沉积物是所有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带;该系统中的生物相对于其所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富集痕量金属组分作用,生物体中Cu、Hg和As生物浓缩系数依次为1385、93和725。从横向上看,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的研究揭示了痕量金属组分总量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河口,即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的各个主要河口区,特别是沉积物中金属组分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的东部。而孔隙水中Cu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水交替较弱的海域,如红岛前缘。但生物体中的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与上述各介质的化学场均不吻合,亦即生物体中痕量金属组分的浓度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同名金属组分浓度无关。生物对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它所处环境介质中同名金属组分的总量,而存在形态上的选择性。并且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底层水对生物体中Cu、Hg和As的富集贡献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109 / 11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近岸海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及内容探讨——海底沉积物-水-底栖生物系统调查评价 [J].
鲁静 ;
原晓军 ;
姜竹田 ;
叶思源 ;
周小明 .
中国地质, 2004, (S1) :45-50
[2]   大亚湾底栖生物重金属现状与评价 [J].
何雪琴 ;
温伟英 ;
张观希 ;
郑庆华 ;
杜完成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103-106
[3]   Distribution of mercury and other trace metals in the cockle Cerastoderma glaucum from the Mediterranean Lagoon Etang de Thau [J].
Szefer, P ;
Wolowicz, M ;
Kusak, A ;
Deslous-Paoli, JM ;
Czarnowski, W ;
Frelek, K ;
Belzunce, MJ .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1999, 36 (01) :56-63
[4]  
冯士〓等主编.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