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

被引:39
作者
吕拉昌
机构
[1] 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广东广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旧极化效应; 新极化效应; 珠江三角洲; 经济持续发展;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0.04.011
中图分类号
F061.5 [区域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实施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 ,吸引了国内、国外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形成了以劳动力密集产品为核心的极化效应 ,在极化效应的有力推动下 ,2 0年来 ,珠江三角洲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进入 9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以及自身发展中问题的出现 ,珠江三角洲极化效应明显减弱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经济进入调整期。珠江三角洲 2 0年的发展已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 ,高新技术产业已有一定规模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增长极核逐步形成 ;体制改革向深化方向发展 ;92年以来跨国公司大量涌入 ,适时发动以技术密集型为核心的产业及地理极化 ,可以加速珠江三角洲经济的第二次腾飞。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华南地域结构的形成、演变与优化研究 [J].
吕拉昌 ;
许学强 .
地理科学, 1999, (02) :57-62
[2]   中国高技术开发区的类型与建设布局研究 [J].
陈汉欣 .
经济地理, 1999, (01) :7-11
[3]   香港与京九铁路及其沿线地区的开发 [J].
叶舜赞 .
地理学报, 1998, (02) :63-71
[4]   广东经济发展新阶段及其内在矛盾 [J].
戈晓宇 .
经济学动态, 1997, (08) :17-21
[5]   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 [J].
贺灿飞 ;
陈颖 .
地理科学, 1997, (03) :2-9
[6]   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 [J].
阎小培 ;
郭建国 ;
胡宇冰 .
地理研究, 1997, (02) :23-30
[7]   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域分工研究 [J].
欧阳南江 .
地理学报, 1996, (01) :44-50
[8]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迁移研究──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高国力 ;
季任钧 .
经济地理, 1995, (02) :76-82
[9]  
一国两制模式的区域一体化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叶舜赞等主编, 1999
[10]  
中国区域经济与地区投资实务[M].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孙久文等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