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48
作者
杨风亭
刘纪远
庄大方
胡云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红壤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近几十年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且变化强烈,研究该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不仅对该区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认识该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成果和发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由于长期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利用,整个地区生态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壤退化问题极其严重:2)研究重点从土地退化及其恢复转向土地利用对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影响,但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有待深化。3)选择合理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采用持续性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是减少土地利用负面环境效应的有效措施。4)今后应加强退化土壤环境定量遥感技术和信息系统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定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贮量分布 [J].
唐旭利 ;
周国逸 ;
温达志 ;
张德强 ;
闫俊华 .
生态学报, 2003, (01) :90-97
[2]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J].
吕仕洪 ;
向悟生 ;
李先琨 ;
唐润琴 .
广西植物, 2003, (01) :83-89
[3]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J].
肖辉林 .
山地学报, 2002, (05) :594-599
[4]   中国东部主要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平衡与趋势分析 [J].
李忠佩 ;
林心雄 ;
车玉萍 .
土壤学报, 2002, (03) :351-360
[5]   稻田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J].
王玲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土壤与环境, 2002, (02) :158-162
[6]   中国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排放规律初探 [J].
周志田 ;
成升魁 ;
刘允芬 ;
李家永 .
资源科学, 2002, (02) :83-87
[7]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J].
史志华 ;
蔡崇法 ;
王天巍 ;
丁树文 ;
张光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6) :537-543
[8]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土壤和凋落物呼吸研究 [J].
骆土寿 ;
陈步峰 ;
李意德 ;
林明献 ;
周光益 ;
陈德祥 ;
邱坚锐 .
生态学报, 2001, (12) :2013-2017
[9]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J].
李家永 ;
袁小华 .
资源科学, 2001, (05) :73-76
[10]   红壤坡地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J].
水建国 ;
柴锡周 ;
张如良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