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ChAT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李宛青
刘伟
吴爱群
高艳
万国兰
汤善钧
机构
[1]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2]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3]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
[4]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郑州
[5] 郑州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缺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乙酰转移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 2只出生 7d的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电针治疗组 ,常规饲养 2 2d后 ,取左侧脑组织切片进行尼氏染色、ChAT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组织神经元内尼氏体脱失现象 ,增加缺血缺氧脑组织内ChAT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电针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神经保护效应 ,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95 / 297+305 +305-3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电针大椎、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和自发脑电的影响 [J].
许能贵 ;
周逸平 ;
许冠荪 ;
王月兰 ;
杨帆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1, (01) :3-4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进展 [J].
吴明远 ;
石一复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10) :50-52
[3]   针刺对脑梗塞模型大鼠脑传导纤维及尼氏体的影响 [J].
杜元灏 ;
翟娜 ;
李谈 .
针灸临床杂志, 1998, (11) :45-46
[4]   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形态学研究 Ⅱ.脑内部缺血区的变化及图像定量观察 [J].
瞿娜 ;
路秀芳 ;
石学敏 ;
许屏 .
针刺研究, 1993, (03) :209-212
[5]  
实验针灸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文注, 1994
[6]  
实用病理特殊染色和组化技术[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凌启波 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