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范畴的“日常语言”分析

被引:25
作者
胡范铸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言语行为; 言语主体; 人称代词; 叙述者; 接受者; 核查者; 驱动者; 角色语法;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09.06.008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汉语语用学一向缺乏对基本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专门讨论,由此,也就很难发现新的语用范畴。语用学应该是一种基于某个核心概念而逻辑展开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的理论假设,其核心概念应该就是"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必有一定的"行为主体",由此,"言语主体"同样应该成为语用学分析的一个基本范畴,并由此推导出得以解释一系列语用问题的范畴和命题。而"言语主体"不仅仅意味着"我",也应包括"我"的对位"你",还应包括"他"的存在;"言语主体"不仅有显性的还有隐性的;任何言语行为都是"叙述者"、"接受者"、"核查者"、"驱动者"的同时作用,即使"叙述"的本身,也已经蕴含了四种行为:自驱、自言、自听、自查;言语主体的分析参数至少包括:角色是否虚拟、是否代言、是否单一、是否冲突;"核查者"意识是现代言语行为与前现代言语行为的根本性区别,是"言语行为的现代性"的基本标志之一。同时,言语主体范畴也为语法分析提供了"角色语法"分析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英]DavidCrystal著;马壮寰;王克非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王寅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汉语修辞学与语用学整合的需要、困难与途径 [J].
胡范铸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6) :8-13
[4]   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为”——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 [J].
胡范铸 .
修辞学习 , 2003, (0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