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南段钟姑矿田的深部矿浆-热液系统

被引:20
作者
侯通
张招崇
杜杨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钟姑; 矿浆-热液系统; 玢岩铁矿; 富铁玄武岩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钟姑矿田作为宁芜盆地南部重要的矿集区,发育一系列以姑山矿浆熔离型和白象山高温气液型为代表的大型玢岩铁矿,这些铁矿均主要产于闪长玢岩岩体和沉积围岩的接触带。根据野外观察和地球化学研究,文中认为,闪长玢岩岩体和沉积围岩均不是铁质的主要来源,富铁矿体的成因主要来自矿田深部的矿浆-热液系统,姑山式铁矿的铁质主要是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的铁矿浆,白象山式铁矿的铁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残浆分离出的Na-Fe-Cl络合物。在对铁质和岩体估算的基础上,提出形成铁矿的原始母岩浆很可能是富铁的玄武质岩浆,形成于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的构造背景下,由变质洋壳(榴辉岩)和软流圈地幔(橄榄岩)反应后的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其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AFC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幔根构造与深部找矿 [J].
真允庆 ;
束乾安 ;
戴宝章 ;
汪莎 ;
陈国衡 ;
花林宝 ;
丁梅花 ;
郝红蕾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 (02) :105-116
[2]   玢岩铁矿再认识 [J].
高道明 ;
赵云佳 .
安徽地质, 2008, (03) :164-168
[3]   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铁、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J].
马芳 ;
蒋少涌 .
地质找矿论丛, 2005, (04) :233-241
[4]   长江中下游地区蝌蚪山晚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圈地幔性质与演化的制约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杨刚 ;
喻钢 ;
钱卉 .
地球化学, 2005, (05) :455-469
[5]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J].
张旗 ;
简平 ;
刘敦一 ;
王元龙 ;
钱青 ;
王焰 ;
薛怀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4) :309-314
[6]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基性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徐祥 ;
邢凤鸣 .
安徽地质, 1999, (02) :81-89
[7]   岩浆-热液过渡型矿床的若干特征 [J].
林新多 .
现代地质, 1998, (04) :3-5
[8]   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与大陆“活化”──东亚型大陆动力学模式研究计划 [J].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罗照华,杜杨松 .
现代地质, 1994, (03) :349-356
[9]   钟姑山矿区铁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探讨 [J].
朱璋如 .
地质与勘探, 1993, (04) :13-18
[10]   液相不共溶在岩石学及矿床学中的重要性 [J].
苏良赫 .
地球科学, 1984, (01)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