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兼析新民主主义理论生成的实践逻辑

被引:13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形象塑造; 批判; 回应; 新民主主义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5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693.0 [民主革命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描绘革命蓝图,建构革命形象是政党赢得社会认同的主要方式,也是政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诉求;但基于民族抗战的形象塑造,遭到了国民党方面的质疑与批判。应对挑战,中共通过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建构,实现了理论创新,也塑造了崭新的形象。梳理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革命政党的形象塑造是多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党间批判与回应的互动交锋,成为推动政党成长与理论进步的重要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历史当事人的记述与历史真实——新见《剿共随军日记》释读
    曾业英
    [J]. 近代史研究, 2008, (03) : 24 - 43+2
  • [2] 西行漫记[M].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美)埃德加·斯诺著, 2002
  • [3] 中国现代哲学史[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冯友兰著, 1999
  • [4] 林伯渠文集[M]. 华艺出版社 , 林伯渠著, 1996
  • [5]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M]. 学习出版社 ,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1996
  • [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中央档案馆编, 1991
  • [7]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中央档案馆编, 1991
  • [8]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中央档桉馆 编, 1989
  • [9] 中国的惊雷[M]. 新华出版社 , (美)白修德, 1988
  • [10] 中央档案馆,陕西档案馆.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37-1939]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