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205
作者
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 形成机制; 溃滑; 震动堆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大光包—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不足7km。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m,宽2.2k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30 / 74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藏波密易贡高速巨型滑坡特征及减灾研究 [J].
殷跃平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0, (04) :8-11
[2]   雅砻江唐古栋垮山堵江溃决洪水过程研究 [J].
伍超,冉洪兴,郑永红,黄国富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996, (06) :646-652
[3]   断层是洒勒山滑坡的基础 水和土体重力是它的决定因素 [J].
查小刚 .
水土保持通报, 1983, (03) :27-33
[4]  
中国典型灾难性滑坡[M]. 科学出版社 , 黄润秋, 2008
[5]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地质出版社 , 张倬元等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