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规划评价指标及芝加哥大都市区框架规划评析

被引:11
作者
刘刚 [1 ,2 ]
王兰 [3 ,4 ]
机构
[1]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3]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4]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协作式规划; 评价指标; 芝加哥; 大都市区框架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哈贝马斯的交流理性的协作式规划模型的核心原则;并比较其与强调系统的理性模型在规划师的作用和规划过程的不同。文章同时介绍了印尼斯(Judith E. Innes)所提出的协作式规划模型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其评价体系强调在碎片化的社会结构和复杂的价值体系下,规划师如何通过规划过程建立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共识,编制规划方案和进行规划决策。结合芝加哥大都市区框架规划,这一协作式规划模型在规划实践中应用的典型案例,文章运用印尼斯的标准体系对该区域性规划进行评述。最后作者将分析协作式规划在中国规划实践中可能的应用,以及该评价体系对更广泛的规划项目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是常识 [J].
张庭伟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5) :1-6
[2]  
Consensus Building and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J] . Judith E. Innes,David E. Boohe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 1999 (4)
[3]  
Consensus Building as Role Playing and Bricolage[J] . Judith E. Innes,David E. Boohe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 1999 (1)